經文 : 馬太福音 9 章 35-38 節 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裏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 36 他看見許多的人,就 憐憫他們;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 37 於是對門徒說:「要收的莊稼多,做工的人少。 38 所以,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」 馬偕博士 27 歳時從加拿大搭船來到台灣,隔年成立了一間教會, 44 歳時成立了五十間教會, 1901 年 57 歳時就病逝了;他留下了一句名言「寧可焚燬,不可杇壞」。很多宣教士,他們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。 2002 年我在美國聚會,我坐在一對馬偕夫婦的旁邊,他在台灣傳福音二十幾年時間回到美國。他說:在台中傳福音二十幾年,只有六個人受洗,因台灣經濟越來越好,反而越來越難接受福音;他說你們台灣人要自己去傳福音了。我聽了心中激動,暑假我們全家就回台短宣 - 到彰化芬園舉行科學營和英文營。傳道也帶我們去探訪一些家庭,發現台灣也有很多貧窮的人。其實,台灣有許多問題 -- 吸毒、家庭教養 … 等,台灣有很多需要我們的地方。耶穌在世上時,他馬不停蹄去傳福音。 一、 耶穌憐恤人 :耶穌的時代,政治非常腐敗;猶太人由羅馬帝國來統治,羅馬人也選擇了世仇的以東人希律王來管他們。耶穌選召了稅吏馬太,那時的人把馬太當成罪人,因為稅吏在當時就是貪官污吏。政治腐敗,衛生條件也非常差,我們看耶穌傳福音時,多少生病的人來讓祂醫治。耶穌看見他們困苦流離,就像羊没有牧人一樣,就憐恤他們。而人為何看不到呢?就因我們傲慢,我們無知,我們心裏盲目,輕看別人。我們看不到別人的需要。但耶穌告訴我們:要看到真相,而且要正面積極去憐恤,而不是抱怨這些現象。我們要問自己能做什麼,而不是別人能做什麼。耶穌示範給我們看 - 你要關心、憐恤這社會。神看見每個人的需要就憐恤他們。我們都有問題,都有心中放不掉的一些東西,就是因羊没有牧人,就没有保護、引導,因為没有屬靈的遮蓋。耶穌來,祂說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 - 我們需要道路引導我們到可安歇的水邊;祂的真理永恆不變,是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;這才是我們的生命,也是我們需要去得著的。特別祂...